胡适之的人生经历简介_胡适之的人生经历简介50字

投稿 117 0

本文目录一览:

胡适的生平事迹

胡适生平:

1、幼年在家乡私塾读书。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学影响。曾求学于美国,师从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胡适信奉实用主义哲学。

2、"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原想20年不谈政治的态度。于1962年在台北病逝。

3、1910年(19岁)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1914年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学於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26岁)夏回国担任北大教授。

4、历任:

(1)1917年(26岁)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28岁)北大代理教务长、1922年(31岁)北大教务长、1928年4月至1933年中国公学校长、1932年(41岁)北大文学院院长、天主教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1938年(47岁)中华民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

(2)1946年(55岁)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亚图书馆馆长、1957年(66岁)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位于台北县南港镇(今台北市南港区))院长等职。胡适还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扩展资料:

胡适作品:

1、胡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一生有众多文学作品。胡适的作品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论学近著》、《淮南王书》、《四十自述》、《藏晖室札记》等。

2、《白话文学史》是胡适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颠覆了文言文的正统,规范。胡适讲述了白话文将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始一段新的里程碑。胡适以全面全新的思路和框架结构,揭露了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白话文学》打破了前辈文学史中狭隘的框架,把视线延伸到更广的文学领域,提高了中国文学史的内涵,它以全新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审视了中国古代文学。

胡适之的人生经历简介 胡适之的人生经历介绍

1、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男,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2、安徽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胡适的生平简介

胡适(1891—1962),汉族,徽州绩溪人。原名嗣穈,昵称穈儿,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919年被选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委员,同年接办《每周评论》。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1924年创办《现代评论》,1932年创办《独立评论》。1945年3月任中国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1949年1月,被聘为总统府资政。

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

胡适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他把整理国故或国学研究纳入了他的“中国文艺复兴”的范畴之内,并发表了《说儒》,这不但是胡适治学的巅峰之作,也是1930年代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成就的代表作。

胡适将禅宗史研究的问题点,由西天二十八祖的传承问题,转为禅宗革命家本身的问题。他的论断承载了日后的许多成果与成就。

胡适哲学思想不在于胡适提出的学术观点的本身,而是在于他在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及其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步入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就是胡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胡适

以上就是关于胡适之的人生经历简介和胡适之的人生经历简介50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