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对联的上联在左边还是右边?
一、关于对联的贴法:
1、按照传统习惯,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因为古人的书写习惯是右起竖写,且以右为上;况且横批也是从右向左写(比如:横批是“辞旧迎新”,写成“新迎旧辞”)。
2、看横批的写法:现代人的书写和阅读顺序,大都是从左到右(与古人相反),但是,对联的书写习惯仍然是右起竖写,只是横批常常是 从左向右 写了。因此,现在贴春联,要根据横批的写法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横批如果是从右向左写的(如:横批是“辞旧迎新”,写成“新迎旧辞”),那就还按照传统习惯,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 二是如果横批是从左向右写的(如:横批写成“辞旧迎新”),那就按照现在的阅读习惯,上联贴在左边,下联贴在右边。
二、关于春联上下联的区分:
1、用平仄的方法来区分上下联:《联律通则》要求: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也就是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声调是上声、去声)的是上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声调是阴平、阳平)的是下联。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庆”是仄声,“春”是平声。
如果上下联尾字同平或同仄,或者不懂平仄,怎么办呢?
2、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政策英明方向正;城乡富裕画图新。——因为只有“政策英明”这个“因”,才会有“城乡富裕”这个“果”。
3、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绽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4、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左边是上联还是下联?
按左右方位分这是最简单的分上下联的方法。一般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这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在张贴春联时,一对春联一共有三部分组成,春联在读的时候要“从右到左”,最后读“横批”,春联的张贴,要符合传统规矩。首先要区分门的上下首。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为上首,左手方为下首。贴春联时上联贴上首,下联贴下首。上下联不可贴反。如果贴反了就会有不吉利。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ze)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句有上下,贴联分左右,左上右上何为准
谈题无高低,论理排前后,前高后高怎判评
横批:只看中央
左的言论对还是右的观点对,不管左右,只要不符合中央精神,一律删除.
语言习惯区分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些都是人们所熟知的语言顺序。再如,“福寿双全”,但没有“寿福双全”的说法。
按场面范围分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从时间上来说,年比月大,从空间上来说,城比院大,也就是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
左边是上联还是下联?
上联在左边还是右边不是固定的,要看横批的书写顺序。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的,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下联居左。如果横批是从左向右顺序书写的,上联则要贴在左边,下联贴在右边。
区分上联和下联有两种最常见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平仄区分,对联是有平瓜之分的,平就是一声和二声,仄是第三声和第四声,如果说对联最后的一个字仄声的话那么它是上联的几率就要大一些,如果最后一个字是平声的话那么就是下联。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区分谁是上联谁是下联、首先是看因果关系,因在前果在后,其次就是看时间顺序,-般都是先说早的后说晚的,最后就是看空间大小了, 看看是先说大还是先说小,先说近还是先说远。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对联的平仄要求为“仄起平收”,即上联韵脚为仄声的话,那么下联韵脚便要平声收尾,谓之“仄起平收”。至于对联中,偶有“平起仄收”之现象,但应视为变格,不应视为对联的常例。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宜相互衔接,不宜重复。
以上就是关于左边是上联还是下联和对联左边是上联还是下联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