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双向可控硅和单向可控硅在使用上主要有什么区别?
一、使用方式不同
1、双向可控硅:不仅能代替两只反极性并联的可控硅,而且仅需一个触发电路,是比较理想的交流开关器件。
2、单向可控硅:是一种可控整流电子元件,能在外部控制信号作用下由关断变为导通,但一旦导通,外部信号就无法使其关断,只能靠去除负载或降低其两端电压使其关断。
二、使用原理不同
1、双向可控硅:是一对反并联连接的普通可控硅的集成,工作原理与普通单向可控硅相同。双向可控硅有两个主电极T1和T2, 一个门极G, 门极使器件在主电极的正反两个方向均可触发导通,所以双向可控硅在第1和第3象限有对称的伏安特性。
2、单向可控硅:可控硅一旦导通后,即使降低控制极电压或去掉控制极电压,可控硅仍然导通。 可控硅关断条件:降低或去掉加在可控硅阳极至阴极之间的正向电压,使阳极电流小于最小维持电流以下。
三、结构不同
1、双向可控硅:可将双向可控硅看成两只普通可控硅的组合,但实际上它是由7只晶体管和多只电阻构成的功率集成器件。
2、单向可控硅:单向可控硅有阴极(K)、阳极(A)、控制极(G)。一只单向硅阴极与另一只阳极相连,其引出端称T2极,剩下则为控制极(G)。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单向可控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向可控硅
双向可控硅电路工作原理。
以过零触发电路作为驱动模块
1、以过零触发电路作为直流调速功率放大电路的驱动模块,该模块采用光耦合隔离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驱动能力强,功耗低的特点,但只能在触发信号的控制下在高压侧产生栅极驱动电压.驱动电压驱动双向可控硅通过控制触发脉冲的触发角的大小,从而实现对直流电机的调速控制。
2、双硅跟单硅不同 控制极加的是一个交流触发电压 触发电压来自于R2和R3的分压后 经光耦控制可控硅的导通 从而控制负载工作还是停止 在这里光耦只是起到一个无触点开关的作用 即便去掉光耦 负载也能够工作 只是停止不了 所以光耦在这里就相当于电灯的一个开关 通过调整触发脉冲频率来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
双向可控硅触发电路工作原理
双向可控硅触发电路工作原理:
1.可控硅是P1N1P2N2四层三端结构元件,共有三个PN结,分析原理时,可以把它看作由一个PNP管和一个NPN管所组成
当阳极A加上正向电压时,BG1和BG2管均处于放大状态。此时,如果从控制极G输入一个正向触发信号,BG2便有基流ib2流过,经BG2放大,其集电极电流ic2=β2ib2。因为BG2的集电极直接与BG1的基极相连,所以ib1=ic2。此时,电流ic2再经BG1放大,于是BG1的集电极电流ic1=β1ib1=β1β2ib2。这个电流又流回到BG2的基极,表成正反馈,使ib2不断增大,如此正向馈循环的结果,两个管子的电流剧增,可控硅使饱和导通。
由于BG1和BG2所构成的正反馈作用,所以一旦可控硅导通后,即使控制极G的电流消失了,可控硅仍然能够维持导通状态,由于触发信号只起触发作用,没有关断功能,所以这种可控硅是不可关断的。
由于可控硅只有导通和关断两种工作状态,所以它具有开关特性,这种特性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转化
2,触发导通
在控制极G上加入正向电压时,因J3正偏,P2区的空穴时入N2区,N2区的电子进入P2区,形成触发电流IGT。在可控硅的内部正反馈作用的基础上,加上IGT的作用,使可控硅提前导通,导致图3的伏安特性OA段左移,IGT越大,特性左移越快。
即热式电热水器双向可控硅工作原理
即热式电热水器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是由双向可控硅控制电热元件电源每半个周期导通角的大小。
即热式电热水器双向可控硅是双向可控硅与负载(加热棒)串联并接在火线零线之间,通过光耦继电器控制双向可控硅的导通,电流流过低阻值的加热棒产生热量,实现对流通水的加热。
即热式电热水器最主要的是“即热”,即热就是开水和电之后马上就有热水出来,因此称为即热式,故即热式电热水器可实现加热速度快、节能、省水的效果,广泛运用于家庭、酒店等场所。
以上就是关于双向可控硅工作原理和可控硅原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