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日驻俄领事离开_日本驻俄大使馆

投稿 84 0

本文目录一览:

美国将驱逐多少名俄外交官?

报道称,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当天发布消息称,作为对“斯克里帕尔事件”的回应,俄罗斯将驱逐60名美国外交官,关闭美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此外,对于其他驱逐俄罗斯外交官的国家,俄方也将驱逐对等数量的外交官。

拉夫罗夫称,俄外交部29日召见了美国驻俄大使洪博培,俄副外长里布亚科夫向他告知了包括俄方将驱逐60名美驻俄外交官,关闭美驻圣彼得堡总领馆等俄方回应措施。

俄媒称,俄罗斯外交部紧随拉夫罗夫之后发表声明称,根据外交对等原则,因从事“不符合外交官身份”的活动,俄罗斯将58名美国驻俄大使馆、2名美国驻叶卡捷琳堡总领馆的外交工作人员列为“不受欢迎的人”,要求他们在4月5日之前离开俄罗斯。此外,俄罗斯还将收回美国驻圣彼得堡总领馆的开馆和办公许可,要求其工作人员在3月31日前全部搬出俄方为其提供的办公场所。

3月14日,英国宣布驱逐23名俄罗斯外交官。17日,俄罗斯宣布驱逐同等数量的英国驻俄外交官。26日,欧盟16个成员国和美国、加拿大、挪威、阿尔巴尼亚、乌克兰等二十多个国家同一天决定因“斯克里帕尔事件”驱逐俄方逾百名外交官。

最近俄罗斯什么事件被驱逐

继俄罗斯前情报人员“斯克里帕尔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以后,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率先宣布了驱逐23名俄外交人员。随后16个欧盟成员国纷纷效仿回应,就连身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加拿大等国也上前凑了一波热闹。

据BBC当地时间27日报道,目前多国已驱逐俄罗斯外交官达233人,这是有史以来对俄罗斯外交官最大的一次集体驱逐,其中美国驱逐人数最多,达60人,并关闭了俄驻西雅图领事馆。

俄罗斯的反击

面对这样的挑衅,一向强硬的普京自然不会认怂,17日,俄罗斯政府宣布驱逐23名英国驻俄外交人员。

29日,俄罗斯外交部宣布将驱逐60名美国驻俄外交官并关闭美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在当天发布的公告中,俄罗斯将60名美国驻俄外交官列为“不受欢迎的人”,认为他们从事的工作与外交官身份不符,并要求他们在4月5日前离开俄罗斯。

为什么英国挑头,美国紧随其后?

其实在此次事件中很多人会疑问为什么英国会率先打头阵?

那么我们可以来看看这次事件的起因和特殊时间节点,1、俄罗斯前情报人员斯克里帕尔中毒案;2、时间节点:俄罗斯大选、英国脱欧、美俄关系闹僵。

美国这时添油加醋目的何在?

其实整个事件与美国可以说是连半毛钱关系都没,可能只是按着传统惯例在“掺和”吧。但细细想来也可能有如下几点:

一是高调表态,得到“同盟国”对他其他方面的支持;

二是特朗普借机“洗白”自己,洗脱“通俄”嫌疑;

三是反正“劣迹”事件已被多国攻击,正好借机“栽赃”,反正百口莫辩,也不会真的“动枪动弹”。

各国驱逐的俄罗斯外交官不完全统计:

美国:60人;英国:23人;乌克兰:13人;加拿大:4名;法国,德国,波兰:各4人;

捷克:3名;立陶宛:3名;丹麦:2名;荷兰:2名;意大利:2名;西班牙:2名;爱沙尼亚:1名;克罗地亚:1名;芬兰:1名;匈牙利:1名;拉脱维亚:1名;罗马尼亚:1名;瑞典:1名;阿尔巴尼亚:2名;挪威:1名。

传统:俄美外交交锋向来是以牙还牙

也许这次俄罗斯真的迎来了有史以来的“外交寒潮”,历数俄罗斯曾被驱逐外交官的历史来看,交锋最激烈、最多的就属和美国了。

1986年,美国总统里根下令驱逐80名前苏联外交官;

1999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以俄国间谍在国务院会议室安装窃听器为由,驱逐了一名俄国外交官。俄国很快也驱逐了一位美驻俄大使馆工作的妇女,原因也是从事间谍活动。

2001年,布什下令驱逐51名俄罗斯外交官,自苏联解体后,美国第一次大举驱逐俄罗斯外交官;

2016年,奥巴马以俄罗斯涉嫌通过网络袭击干预美国总统选举而对俄进行制裁,驱逐了35名俄罗斯外交官,并令其72小时内离境。对此,俄罗斯也驱逐了35名美国外交官。

2017年,特朗普下令驱逐60名俄罗斯外交官,并关闭俄驻西雅图领馆。3天后俄罗斯外交部也宣布将驱逐60名美国驻俄外交官,并关闭美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

大使馆和领事馆的区别?

驻地有别:大使馆是一国在建交国首都派驻的常设外交代表机关。领事馆是一国政府派驻对方国家某个城市并在一定区域执行领事职务的政府代表机关,有总领事馆,领事馆,副领事馆等,负责管理当地本国侨民和其它领事事务;

领导有别:大使馆通常受政府和外交部门的直接领导,而领事馆通常接受外交部门和所在国大使馆的双重领导;

数量区别:大使馆只有一个,领事馆可能有多个;

权限不同:大使馆权限高于领事馆,大使馆职责范围遍及驻在国所有地区、领事馆只负责所辖地区。

美国驻俄大使馆建议在俄旅居的美国公民尽快离开,你觉得美俄关系会进一步恶化吗?

      M国驻俄大使馆建议在俄旅居的美国公民尽快离开,我觉得可能是M国应对俄罗斯在乌克兰境内举行公投的一项反制措施,可能表明M俄关系会进一步恶化,并走向不可挽回的敌对状态。

     据媒体报道,9月28日,M国驻俄罗斯大使发布公告称,建议在俄罗斯旅居的M国公民尽快离开俄罗斯;同时,警告M国公民谨慎前往俄罗斯。公告称,俄罗斯可能拒绝承认拥有俄M双重国籍的M国公民身份,使他们无法获得M国的领事帮助,阻止他们离开俄罗斯,并征召双重国籍者服役。

     我和身边的小伙伴们看到这则新闻后,着实是吃惊不小。小伙伴们知道,自俄乌冲突以来,以M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俄乌问题上,一直是煽风点火,在联合北约等国家联合制裁俄罗斯经济同时,又向乌克兰提供巨额军援,以及先进武器,以帮助乌克兰阻止俄方进攻和收复失地;而俄方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四地区举行入俄公投结束,宣称将用核武器保卫以上四地区之后,近日,俄罗斯「北溪-2」天然气管道就在丹麦海域发生了泄漏,至于泄漏的原因,初步报告指向了“蓄意破坏”。

      媒体报道,9月26日,俄「北溪-2」天然气管道遭到3处破坏,随后泄漏区域发生水下爆炸,瑞典监测到有震感。次日,相关消息陆续传出,引发欧洲各国恐慌。美媒直言,此次事故,让本就气荒的欧洲各国冬季前获得俄气供应的希望彻底破灭。

      我和身边的小伙伴们看到这则新闻后,感到非常震惊。一般来说,海底地形复杂,各国出于安全因素考虑,在海底铺设天然气管道方面,施工方应该在充分考虑到海底各种复杂因素,经全面评估安全隐患后,才进行铺设的,虽说在安全方面即使达不到坚不可摧,一般来说,对于抵御正常自然灾害或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应该是绰绰有余的。小伙伴们知道,俄罗斯通过北溪1号和2号海底天然气管道,将天然气输送至欧洲,此次北溪1号和2号天然气管道遭到破坏,而且随后泄漏区域发生水下爆炸,瑞典有关部门也监测到有震感,我想,或许不是普通安全事故所导致的自然灾害,而小伙伴们怀疑是海底天然气管道遭到破坏所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俄「北溪-2」天然气管道在丹麦海域发生泄漏后,据相关媒体报道,负责建造与运营北溪管道的公司发表声明,称北溪管道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目前还无法估计恢复天然气输送基础设施的时间;瑞典政府评估,北溪管道的泄漏可能是故意行为造成的,瑞典首相安德松表示,这可能是一起破坏事件,政府非常重视这一事件;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表示,根据综合评估,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并非事故,而是蓄意破坏,天然气管道出现泄漏极其罕见;而波兰总理认为,北溪管道数起泄漏事故可能是人为破坏,认为这或与乌克兰局势的下一步升级有关。小伙伴们从以上各国政府表态中,可以得出大致推断,此次俄罗斯北溪天然气管道在丹麦海域发生泄漏的原因,初步指向了“蓄意破坏”。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其实,细心的小伙伴们从前段时间的相关媒体报道中,也能得出初步判断,如8月23日,M国军事研究所向Y国情报部门出售了两台潜深150米的机械手,Y国两名水肺潜水员北溪管线经过的地区工作了3天;8月27日,上述两名水肺潜水员,由于在以上水域执行特别困难任务,受到所在国家奖励;9月21日,M海军攻击舰基萨奇山号在波罗的海不仅更新了位置,随后又主动关闭定位,而此时,此攻击舰距北溪一号泄漏点约30千米、距北溪二号泄漏点约50千米;9月24日,一架M海军反潜直升机也在泄漏点附近有飞行轨迹。小伙伴们知道,凡事就怕联想,尤其是以上这些反常之举串联到一起,俄北溪-2」天然气管道在丹麦海域发生泄漏事件,也就不能用巧合形容了,也许是接近事实了。

      我认为,M国驻俄大使馆建议在俄旅居的M国公民尽快离开,可能是M国应对俄罗斯在乌克兰境内举行公投的一项反制措施,可能表明M俄关系会进一步恶化,并走向不可挽回的敌对状态;同时,我也认为俄乌冲突表明,战争并不能解决争端,对话谈判才是解决俄乌冲突的主方向,双方应用对话来代替战争,反之,战争外溢的风险可能会愈演愈烈。

俄罗斯驻乌克兰大使馆关闭了没

当地时间3月2日,乌克兰驻俄罗斯大使馆的入口已被查封。此前据俄新社消息,乌克兰外交部要求其驻俄领事馆于3月2日撤离俄罗斯。当地时间3月2日稍早,乌克兰也已关闭其驻俄罗斯圣彼得堡的总领事馆

日本去俄罗斯欢迎吗

不欢迎,新华社莫斯科9月26日电(记者李奥)俄罗斯外交部26日发表声明,宣布日本驻符拉迪沃斯托克总领事馆一名领事为“不受欢迎的人”,并要求其48小时内离境。

声明说,俄外交部当天召见日本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就日本驻符拉迪沃斯托克总领事馆领事从事与其身份不符、危害俄安全利益的活动向日方进行通报。俄方宣布该领事为“不受欢迎的人”,并要求其48小时内离境。

俄罗斯为什么要驱逐驻俄外交官

英国驻俄大使劳里·布里斯托30日离开莫斯科的俄外交部大楼

3月31日报道  外媒称,克里姆林宫3月29日宣布,将驱逐150名西方外交官并关闭美国驻圣彼得堡领事馆。俄罗斯与欧洲和美国的冲突进一步加剧。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3月29日报道,此举是为了报复一些国家驱逐150多名俄罗斯外交官——这本身是对在英国境内发生的一起神经毒剂袭击事件的反应。英国及其盟友认为这一事件是莫斯科所为。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宣布,外交部召见了美国驻俄罗斯大使洪博培。60名美国外交官将被驱逐出俄罗斯,这与华盛顿驱逐的俄罗斯外交官人数相同。这些美国人必须在4月5日前离开俄罗斯。

另据俄新社3月29日报道,3月29日上午在被俄外交部召见前,洪博培接受俄媒采访时说,对话大门依旧敞开,希望两国关系稳定。他也承认,美国“已做好应对一切的准备”,且不排除查封俄在美资产的可能性。

此外据路透社3月30日报道,俄罗斯3月30日召见了一大批西方国家高级外交官,告知他们俄将驱逐多少他们国家的大使馆官员。在一名俄罗斯前间谍及其女儿在英国被投毒的问题上,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僵局正在恶化。

报道称,莫斯科3月29日宣布驱逐60名美国外交官,还要驱逐和英美一起谴责俄罗斯的其他国家的几十名外交官。英国和俄罗斯已经相互驱逐23名外交官。但英国驻俄罗斯大使劳里·布里斯托3月30日再次受到召见。

俄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说,俄方告知布里斯托,伦敦必须在一个月内将英国驻俄外交人员数量减少到与俄罗斯驻英外交人员数量相等的水平。

报道称,尚不清楚这是否意味着要大幅削减外交官。英国外交部一名女发言人说,俄罗斯的反应令人遗憾,并且在谋杀这名前间谍的事情上,俄罗斯公然违反了国际法。

俄外交部3月30日说,它召见了对俄罗斯采取不友好行动的23个国家的代表。它说:“使节们将收到抗议照会,并被告知俄方要采取的报复措施。”人们看到各国的使馆官员乘坐公务车抵达俄外交部大楼。

报道称,已经获悉俄罗斯将驱逐德国和波兰外交官各4名,捷克和立陶宛各3名,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各2名,另外还将驱逐13名乌克兰外交官。

以上就是关于俄媒:日驻俄领事离开和日本驻俄大使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