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教育部教你识别“野鸡大学”
高考栏目为你整理的“教育部教你识别“野鸡大学””吧!希望可以帮到您,更多高考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
北京本科批次、单考单招志愿填报将于今天晚上8时截止,考生须在此之前完成信息提交,逾期不予补报且任何人不得更改。昨天教育部发布了高招常见七大骗局,提醒考生在高考填报志愿、录取阶段,谨防所谓“内部指标”、虚假办学类型等以高考招生为名的各种诈骗手段。
声称“内部指标”“低分高录”皆陷阱
目前,全国多个省份已进入高考志愿填报阶段。教育部昨天提醒,一些招生人员声称有“内部指标”、能操作“低分高录”,这是招生骗子惯用手段。他们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或吹嘘自己神通广大,与高校或招考主管部门的领导有“关系”,可弄到内部指标等,要家长先付一部分定金。还有的声称,只要愿意出钱,即使考生没上学校投档线,甚至没上录取控制分数线,也能将其“操作”到相应学校读书。然而,当家长将余款如数交完后,他们给家长的是假通知书,或者卷款逃之夭夭。
教育部强调,所有高校既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也没有人能突破政策规定“操作”高校录取。
另外,一些社会咨询机构或个人冒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高校名义搞高考志愿填报现场咨询、辅导活动,或仿冒官方网站开展网上咨询、辅导,号称专家指导,包准包录,向考生和家长收取高额咨询费、辅导费。对此,教育部提醒考生,参加志愿填报指导咨询活动一定要认清主办机构,对于社会举办的收费性质的咨询辅导活动要提高警惕。
“所有高考政策及信息一定要以省官方公布的为准。”
志愿填报结束后将进入录取阶段,教育部提醒,考生不要轻易将身份证号、考生号等信息泄露给别人。所有考生都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自己的录取状态,包括“自由可投”“已投档”“院校在阅”“录取待审”“录取”等。到“录取待审”状态时,说明考生已被相应高校录取,正在办理录取手续,因此不必过于担心,更不要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教育部特别提醒,只有在官方指定的查询渠道查到的录取结果才是真实可靠的。
教育部
3种方式可查询识别“野鸡大学”
市教委昨天提醒,随着高考的结束,各种“野鸡大学”也开始伺机出动。家有考生的家长必须擦亮眼睛,不能被“高大上”的名字给忽悠了。据介绍,北京具有招生资格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及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共有76所,其中民办普通高校15所,包括2所民办本科院校、5所独立学院、8所民办高职院校;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61所,包括31所全日制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和30所非全日制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
北京生源考生在接到普通本科、高职(专科)学历教育录取通知书后,可通过3种方式查询:一是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二是拨打1606789或96000169;三是与所在区县招办联系,查询录取结果,识别出“野鸡大学”。
“如录取学校、专业等信息与录取通知书相一致,则通知书内容真实有效。如相关官方渠道无法核实通知书相关信息,则通知书的性质为非学历教育学习通知书;如寄发通知书的学校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成立,则该校为虚假大学。凡未经省级招生部门办理录取手续的考生,均不能注册普通高校学生学籍。”市教委相关负责人提醒。
另外,教育部也公布了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考生可登录教育部官方网站进行查询,也可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查询核实有关高校信息。
北京市教委
防骗七招
1 假冒招生人员声称有“内部指标”、能操作“低分高录”是陷阱
2 艺术类招生只要交钱保证录取不可信
3 识破办学类型骗局多验证
4 录取信息亲自查实莫上当
5 交钱即可上军校必有诈
6“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须弄清
7 营利性志愿填报咨询辅导别轻信
■相关
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已达1341所
京华时报讯(记者任珊)教育部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有关情况。据悉,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截至去年已达1341所,高职院校数量15年来增长了3倍,在校生数量增长了10倍多。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昨天介绍,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年招生数、在校生规模稳中有升。2000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学校442所,招生数48万人,在校生数100万人。到2015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1341所,招生数348万,在校生数1048万,占到高等教育的41.2%,全年为社会提供技术培训超过2000万人次。
据介绍,去年教育部将高职专业类由原来的78个增加到99个,专业总数由1170个调减到748个。减少类专业有文秘、计算机信息管理等,增加的主要是物联网、老人服务、城市外包服务等社会热门、需求量大的行业。调减后的一、二、三产相关专业数比例为6.8∶39.4∶53.8,与当前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基本吻合,也更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要求。
另外,高职教育呈现向中小城市延伸的趋势。其中,设在县级市的学校共90所,乡镇地区50所,100万人口以上城市至少有1所,除了西藏外所有地级市至少也有1所高校院所。从就业上看,据第三方机构麦可思调查报告数据显示,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2015年比2010年提高59.1%,2015年高职理工农医类毕业生中有65%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称,将加快推进优质学校建设,到2018年支持地方建设200所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北京、天津、浙江等30个省份今后3年预估投入63.65亿元建设313所优质专科高职校。
教育部称高考录取不存在内部指标,还有何重要提醒?
教育部除了提醒高考录取不存在内部指标,还提醒部分办学机构打着学历教育的幌子,实际招收非学历教育学员。
教育部表示,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或中介故意混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区别,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合作办学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部分办学机构打着学历教育的幌子,实际招收非学历教育学员。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不同的招生类别,其入学条件并不一样。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学生须通过高考招录。上述所谓的“录取通知书”不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入学”后也不能进行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更拿不到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书。
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
高考录取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家长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态,通过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等方式,假冒高校招生人员、校领导亲戚等,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低分高录”“补录”等实施诈骗。
据了解,教育部“三十个不得”禁令中明确提出不得擅自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或调整高校招生计划,不得无计划或擅自突破计划规模进行招生或违反计划管理要求调整计划,省级招办不得违反投档工作程序或在政策之外降低标准向有关高校投放考生档案,不得违反规定的招生程序降低标准录取考生、拒绝录取符合条件的考生。
因此,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轻信蛊惑,以致上当受骗。
如何看待教育部称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内部指标”?
教育部称,高考录取过程中,不会存在所有的内部指标?这次你怎么看待,个人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高考整个录取过程,都是比较公平公正的。他所采用的,都是各学校自己设定的录取分数线,只有达到了标准要求,才能够给予录取。所以,大家一定要谨慎对待,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可以花钱买指标的说法。这样,不但无法改变结果,还会让自己丢失钱财。非常不划算,还是是以努力力,认认真真选个好学校,比较实在。当然,对于父母这种心思,其实也能够理解。毕竟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而且大学的教育,意味着一个好的文凭,对于他们的未来有着非常大的作用。那么文凭,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他的作用到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
首先是,选择工作的基本门槛。我们知道,在我们刚刚找工作的时候。因为双方彼此都不了解,所以他们只能通过一些最简单的标准来恒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学历。他们会直接通过我们的文凭,来刷选我们的资格。如果我们有好的文凭,那么自然,我们就有更多的机会。
其次,有利于深造。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途径可以进行个人发展深造。比如说,考研考博,考事业单位,考公务员。这些都是需要有一定的文凭基础的,如果不符合基本要求,就不具备这个资格。
所以说,我们的学历,我们的文凭。对于我们来说,作用非常大。所以大家才会,想着法子提升自己的学历。但是,任何不正当的方法,他都是不会认可的。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理性对待。
大学老师有内部指标吗
大学老师没有内部指标
教育部发布预警,提醒考生和家长高校招生录取期间谨防诈骗。教育部称,高考录取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家长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态,通过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等方式,假冒高校招生人员、校领导亲戚等,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低分高录”“补录”等实施诈骗。教育部称,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
考生需注意防范规避陷阱重点,陷阱背后都是以营利为目的,打着高校“内部名额”等幌子的不法分子或中介机构,都是利用考生和家长急于上学或期望“走捷径”的心理,以营利为目的,考生家长切勿轻信,否则不但会损失钱财,还可能错失正常的录取机会。
以上就是关于教育部称高考录取不存在内部指标和教育部称高考录取不存在内部指标9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