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大将的三位夫人的简单介绍

投稿 374 0

本文目录一览:

陈庚有几个人老婆

陈赓大将的三位夫人的简单介绍

陈庚有两位夫人

第一位叫王根英,使上海工人出身,同陈赓一起搞地下工作,是我党优秀的共产党员,后来牺牲;到延安后,陈赓和傅涯结婚。

傅涯,女,1918年生,原名傅慧英,上虞沥海人,系陈赓大将夫人。1937年南京私立东方中学毕业,1938年进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毕业后,进入抗大总政文工团。1946年起,先后任太岳军区卫校指导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处档案科科员。1949年随陈赓部队南下,曾任郑州市委政策研究室秘书,云南省妇联筹备工作组代组长、土改工作团组长等职。1951年调北京,先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政法科、综合科干事,北京市公用局机关党总支书记。系北京市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

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1月4日上午10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陈赓妻傅涯:革命中嫁给爱情,43岁丈夫去世,独自养大5个孩子

文|晨夕

1961春节过后,陈赓得知组织上要求全军中将以上的高级将领,结合自己多年的战斗经历,写一篇战斗经验总结。

但是,当时陈赓身患重病,组织上怕他太累就没有通知,不过陈赓得到消息后,却自觉地要去完成这个任务,哪怕知道自己身体已经不能承受太多工作,他也想用生命最后的时光,为军队建设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

为了尽快完成任务,陈赓争分夺秒地查资料,拟大纲,刚写完一部分时,已深感体力不支。

他心中有种悲凉的感觉,战争年代,可以战斗几天几夜,如今写点材料都力不从心了。

妻子傅涯看丈夫呼吸急促,为他身体感到担忧,就安慰她说:“ 不舒服就好好地睡一觉,暂时别想写文章的事了。”

陈赓笑了笑后,指着自己的脑袋说:“ 机器一开动,怎好停下来。”

不曾想这句话却成了遗言。

那天是1961年3月16日,天将破晓时,窗外异常的寒冷,隔着厚厚的玻璃窗,都能听到朔风呼啸。

睡梦中的陈赓突然被一阵剧烈的疼痛惊醒,仅存的一点理智让他清楚地知道,心肌梗塞发作了。

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陈赓,此刻被疼痛折磨得汗如雨下,他把牙齿咬的咯咯作响,使尽全身力气,和死神做最后的斗争。

悲痛的是,这次陈赓没有逃开鬼门关,带着未完成任务的遗憾,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58岁。

被惊醒的傅涯,紧紧地握着丈夫渐渐变冷的双手,拼命地呼喊着:“陈赓、陈赓…”

在此之前的二十多年,每次她呼唤丈夫,他都会笑呵呵地应答,但这次却没人说:“我在这呢。”

生命最后几年,陈赓几乎都是在病痛中度过的,但傅涯从未想过,丈夫走的这么突然,看着去世的丈夫,滚烫的泪水从傅涯的双眼中夺眶而出。

抗战岁月,他们经常分别,好不容易盼来了和平,安稳日子没过几年,就天人永隔,傅涯的打击和悲痛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痛失爱人的傅涯,很长一段时间心情都无法平复,她经常望着丈夫的遗像发呆,就好像他也在看她,在和她亲切地交谈。

傅涯是陈赓的第三任妻子,他们的结合颇为曲折,,,,,

陈赓的第一段婚姻也是封建制度的产物,是父母包办的,但那会的陈赓已经受到了外面新思想的影响,不甘心去和自己不喜欢的女人度过一生。

新婚之夜,陈赓看了一眼大自己两岁的新娘,心里默默地说了一生: “大姐,对不起你了,我不嫌你怨你,你也不要怨我,我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我走了,保重! ”

于是,夜深人静后,陈赓拿着早就准备好的简单行囊,悄悄地走出了家门,这一年他才14岁。

就这样,陈赓的第一段婚姻,以他离家出走而收尾,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离家后的陈赓,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陈赓的第二任妻子,是一名抗日英烈,名王根英。

当年为了追求王根英,陈赓破费了一番心思,连续表白了多次,才抱得美人归。

婚后的陈赓和王根英恩爱有加,他们拥有共同的信仰,一起投身在革命斗争中,然而,如此美满的婚姻却没有一个圆满结局。

1939年3月8日,王根英在一次日军突袭中,死在了敌人的刺刀下,年仅32岁。

王根英牺牲后,陈赓悲痛欲绝,一向活泼爱笑的他变得沉默寡言,一向有记日记习惯的他,也因为妻子的去世,停笔一个月。

自从妻子去世,陈赓将对敌人的仇恨倾注在战斗中,打了许多漂亮仗,但战友们都知道,他心里并不痛快。

有几次他生病,在昏迷中还一直呼喊着“王根英”的名字,如此深情,让身边人颇为动容。

看着陈赓一直陷在丧妻之痛中,战友们就想,最好的药物就是为他在寻找一位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

就这样,傅涯走进了陈赓的生命中。

1918年,傅涯出生在浙江上虞,在那个新旧更迭的时代,普通大众的日子并不好过,有时候节衣缩食还不能解决温饱。

但傅涯的父亲是一个勤奋的人,头脑也颇为聪明,虽然家中人口多,但日子过得还算富足。

转眼间傅涯已经长成了20岁的大姑娘,此时正值全国抗日的高峰期,从百姓到士兵,所有人的爱国情绪都达到了一个爆发点。

为了打败敌人,换回太平岁月,上到白发苍的老者,下到十几岁的少年,都纷纷投身到战斗中,有人上战场,有人在大后方,每个人都在战斗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38年的一天,20岁的傅涯收到了大哥傅森从延安寄来的信,信中说: “希望她能够奔赴延安,为抗日事业尽一份力。”

傅涯接到信后,心情异常激动,那时革命圣地延安,是多少热血青年向往的地方,在那里可以和无数同志一起工作,一起为革命事业挥洒青春和热血。

傅涯的父亲思想开明,他支持子女们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有了父亲的支持,傅涯和弟弟傅余、妹妹余立就告别了家乡,结伴去了延安。

到了延安后,傅涯先进入延安大学学习,她学习刻苦,思想进步很快,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文工团。

因为她工作积极努力,第二年便成为了一名党员。

1940年,傅涯跟随文工团来到山西蟠龙镇演出,也是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颇具传奇色彩的陈赓。

一日,傅涯和同伴们来到团长家里取道具,恰巧陈赓也在,当时陈赓的事迹已经人尽皆知,尤其是他在战场上的英勇无敌,让这些姑娘格外钦佩。

于是,几个姑娘就围着陈赓,让他讲讲那些传奇经历,其中就包括傅涯。

面对姑娘们的提问,陈赓低头看着伤痛发作的腿,略带忧伤地说: “会昌受伤的时候,我当时真想开枪自杀,想想自己还年轻,活着还能为共产主义奋斗,我就装死… ”

作为旅长,陈赓没有丝毫的架子,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既沉稳又爽快,说话还很幽默。

这次短暂的相遇,陈赓在傅涯心里留下了不一样的印象,这边的陈赓也如此。

不知不觉中,一段缘分悄然拉开了帷幕。

其实,这次看似偶然的见面,是文工团团长有意安排的,就是为了给陈赓做媒。

傅涯等人走后,团长笑嘻嘻地问陈赓:“老首长,你喜欢哪一个?”

陈赓这才恍然大悟,他也不掩饰自己的想法,直言:“中间那个。”

中间那个就是容貌清秀,举止文雅的傅涯。

这次见面后不久,傅涯和陈赓就有了第一次单独见面的机会,陈赓不是一个含蓄的人,当年追求王根英的时候就如此,如今面对傅涯他也如此。

陈赓用幽默的口吻说: “我这个人顶喜欢交朋友,我有许多朋友,有男朋友也有女朋友,你愿不愿意做我女朋友?”

聪慧的傅涯,自然明白这“女朋友”的含义,虽然傅涯对陈赓也有几分爱慕,但面对方的表白,她还是犹豫了。

原来,傅涯早有婚约在身,对方是他的表哥,他们俩也算是青梅竹马了,但后来傅涯选择了延安,表哥则选择了科研之路。

傅涯曾给表哥写信,希望他可以来延安,他们并肩战斗,却迟迟没有接到回信,他们之间也一直保持着订婚的状态。

傅涯是一个重情义的女子,在没有处理好和表哥的关系时,她是不可能答应陈赓追求的。

于是,她就将自己的处境和顾虑对陈赓毫无保留地说了,她直言:“你让我考虑考虑,我要和表哥处理好关系。”

陈赓爽快地说:“行。”

傅涯接着说了一句:“起码三年。”

“啊!三年”陈赓有些吃惊,但他依然表现出作为首长的风度,说了一句:“行,三年就三年吧!”

那个时代的爱情,总是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傅涯和陈赓虽然没有正式交往,却时刻牵挂着彼此。

这三年,傅涯尝试和表哥沟通,但表哥却拒绝了她的邀请,他说延安太落后,不利于自己搞科研。

显然傅涯和表哥道不同,也意味着这段恋情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就这样,傅涯和表哥斩断情丝,各奔前程,而那边的陈赓,也老老实实地等了三年,终于等来了日夜期盼的好消息。

但当陈赓将他们的恋情报告给组织时,没想到得到的答复竟然是“不可以”。

当时,组织的回复是: “不能与傅涯建立恋爱关系,她的“特务”嫌疑 。”

陈赓一看回复,顿时蒙了,仿佛是一盆冷水浇下来,他怎么也无法将傅涯和“特嫌”联系在一起。

原来,有问题的并不是傅涯,而是她的哥哥,她的哥哥是国民党,傅涯也成了被怀疑的对象。

这边陈赓异常焦虑,那边的傅涯也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两个真心相爱的人,却迟迟不能走到一起,着实是一种煎熬。

有一次,傅涯参演《孔雀东南飞》,饰演小姑子的角色,情到深处她泪流满面,画面凄楚动人。

坐在台下的陈赓,也被这种悲伤的情绪感染了,他心想 :“傅涯,你在戏中如此富有同情心,可谁又同情我们呢?我的好姑娘,我深深地爱着你,我也相信你,但现在我们只能接受时间的考验。”

陈赓越想越难过,最后竟情不自禁地落泪了,这一幕恰好被邓小平捕捉到了,他被深深地震撼了。

于是,散场后邓小平找到政治部主任,说:“

今天陈赓和傅涯,一个在台上哭,一个在台下哭,给中央发个报告,傅涯家庭出身不好,不是她本人不好嘛,即便他哥哥是特色,她也是党员,就批准他们结婚,成全他们吧!”

就这样,在邓小平的推波助澜下,陈赓和傅涯的爱情终于开花结果了,他们也经受住了时间和组织上的残酷考验。

1943年2月,陈赓和傅涯终于等来了属于他们的婚礼,虽然过程很煎熬,但结果是好的,婚礼上的两个人,都喜笑颜开。

婚礼很朴素,却非常热闹,战友们还让傅涯当场唱一首歌来助兴,大方的傅涯清唱了一首苏联民歌,气氛异常活跃。

婚后第三天,傅涯便随陈赓回到太岳区工作,不过没几天,夫妻二人就因为工作的关系,开始了短暂的分别。

傅涯搬到附近的农家,从事农会工作,一个星期回来一次,只要陈赓有空,就会亲自接妻子回家。

在战争年代,安稳的生活就是一种奢念,陈赓和傅涯也如此,因战斗需要,他们经常分隔两地,而且那会组织随时变动,通信地址也不固定。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家书抵万金”,每次接到傅涯的来信,陈赓都如获至宝般,一封信往往读很多遍。

陈赓也一直保持写日记的习惯,傅涯会把喜欢的笔记本给他,还帮丈夫保护好每一本日记,每次转移,其他东西可以不要,但丈夫的日记绝对不能丢。

日记里写满了陈赓对傅涯的思念,也写满了战事的种种境况,是时间最好的记录者。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任务更加繁重了,她负责筹办一所大型的现代化军事工程学院,日夜忙碌着。

傅涯也如此,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四个孩子,但她毫无怨言,总是把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丈夫无后顾之忧。

然而,因为积劳成疾,陈赓先后有过两次心肌梗塞,虽然保住了性命,但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

但哪怕是躺在病榻上,他仍然在考虑祖国的安危,甚至写各种作战经验,以备祖国不时之需。

最终,陈赓被病魔夺走了生命,他的人生定格在了58岁。

陈赓去世后,傅涯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她上有老,下有小,独自抚养五个孩子(老大是王根英所生),人间疾苦,只能她一个人扛着了。

不管生活多么残酷,多么艰难,傅涯都没有改嫁,更没有放弃培养孩子,她含辛茹苦地教育着孩子,将他们培养成国家之栋梁。

让人感动的是,虽然自己举步维艰,但傅涯还坚持照顾王根英的母亲,每个月给这位不幸的母亲汇钱,直到老人家去世。

除此外,傅涯还整理陈赓的手稿,在动荡的岁月里,她拼命保护那些手稿不被破坏,为了完成丈夫的嘱托,她还主持编写了《陈赓日记》等书籍。

而在整理日记的时候,她发现了陈赓和王根英的爱情故事,非但没有吃醋,还对王根英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之后还专门为王根英出版了传记,让她事迹永生永世地流传下来。

最难得的是,在生命最后,傅涯还留下遗嘱,让子女们将陈赓和王根英合葬,如此的胸襟和格局,让人敬佩。

陈赓去世那年,傅涯才43岁,为了丈夫她守寡49年,这份真爱,天地可鉴。

2010年,傅涯因病去世,享年92岁。

傅涯的一生,从抗战走到新中国,经历了战乱,也经历了中年丧夫,但她始终意志坚定,让人们看到了东方女性最刚强、最坚韧的一面。

陈赓和傅涯之前的爱情,没有太多的鲜花和浪漫,但却有生死与共的经历,这样的爱情,才是后代的楷模。

陈庚几个夫人

两位,王根英和傅涯 1939年3月8日,和陈赓患难与共的妻子王根英,在一次反扫荡斗争中牺牲在敌人的刺刀之下,陈赓悲痛欲绝,一向活泼爱笑的他变得沉默寡言。他把对日寇的仇恨倾注在战斗中,打了好多漂亮仗,以至于有时敌人寻找八路军报复“扫荡”时,竟在其装甲车上贴着“专打三八六旅”的标语。 为医治陈赓失去爱妻在心灵上留下的创伤,战友们一致想到,最好的药物就是帮他再找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 1940年初夏的太岳山麓,绿肥红瘦,燕语呢喃。傅涯和另两位抗大总校文工团的女同伴,说说笑笑地应邀到团长王智涛家里取道具,“巧遇”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陈赓在坐。姑娘们早就听说过他的许多传奇故事,一见面就围住他,不断地向他提问。 陈赓朴实坦诚的谈吐和豪爽豁达的气质,给姑娘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傅涯那清秀俊俏的容貌和聪慧文雅的举止,也在陈赓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 也许是一见钟情,也许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涯想等他们的关系结束后个年头了,默默地等待,幸福的时刻终于姗姗来临,“可我还要演戏呢!” “快回来吧,我已经等了三年了,再等一天也不行了!” 团里的姐妹们闻讯,也为傅涯高兴,更为她祝福,纷纷催促她赶快启程。 陈赓心里象喝了蜜似的,喜形于色地推开房门,进门就报告:“刘司令,邓政委,傅涯来了!” “好,”正在埋头看地图的刘伯承应了一声

陈赓将军的夫人是谁

王根英。

王根英(1907—1939),原名庶心,上海人, 八路军第129师供给部财经干部学校政治指导员。1925年在“五卅”运动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共五大后,王根英与陈赓在上海负责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在秘密战线上,王根英全力协助陈赓的工作,为党中央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营救了大批被捕同志。

1939年3月8日,学校驻地遭日军突袭。突围时,王根英发觉一个装有党内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没有带出来,毅然冲回村中去取,路上与日军遭遇,壮烈牺牲,年仅32岁。

扩展资料:

陈赓的儿子-陈知建:

陈知建,1945年出生,湖南湘乡人,出身军人世家,曾祖为湘军名将,官至建威将军,父亲是开国元勋陈赓大将。

大学毕业后,陈知建在沈阳军区做了5年技术工作,又回总参工作9年。1983年,因中央军委欲改变军队中指挥员的知识结构,陈知建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

那次,全军共有200多名大学毕业的技术干部,分两批集中到北京军事学院(国防大学的前身)学习,一年后陈知建被分配到野战部队当师团级干部。

这批学员中,除陈知建外,还包括刘伯承之子刘太行、粟裕之子粟戎生等不少开国元勋的后代。

陈知建曾历任技术员、工程师,第14集团军步兵40师副参谋长兼步兵120团团长,第14集团军步兵40师副师长、集团军副参谋长,总参军务部兵员局、第二编制局局长,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赓

陈庚的夫人是叫什么名字?

陈庚的夫人是叫:王根英。

王根英(1907—1939),原名庶心,上海人,八路军第129师供给部财经干部学校政治指导员。

1925年在“五卅”运动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共五大后,王根英与陈赓在上海负责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

在秘密战线上,王根英全力协助陈赓的工作,为党中央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营救了大批被捕同志。

1939年3月8日,学校驻地遭日军突袭。

突围时,王根英发觉一个装有党内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没有带出来,毅然冲回村中去取,路上与日军遭遇,壮烈牺牲,年仅32岁。

扩展资料

王根英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王根英1907年出生于上海浦东,9岁起在外商纱厂当童工。

1923年(民国十二年),王根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办的工人夜校,受到革命的启蒙教育,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5年(民国十四年)参加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在斗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民国十五年)后,王根英任中共上海沪东区委女工部长、上海总工会组织员,参加了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起义胜利后被工人推举为上海市政府委员。

1927年(民国十六年)4月下旬,王根英作为中共上海代表,赴武汉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后出席全国第四次劳动大会,同时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代表出席了在汉口召开的国际工人太平洋劳动大会。

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女工部部长、中共江苏省委妇女部部长。

担任过中共中央在上海的地下联络员,协助丈夫陈赓从事中共中央情报工作。

在此期间,王根英与陈赓相识,并结为夫妻,不久奉命回到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担任地下交通工作。

陈赓也辗转来到上海,在中共中央特科负责领导情报工作。

在异常艰险的环境中,在特殊的秘密战线上,王根英全力掩护和协助陈赓的工作,为党中央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参与营救了大批被捕的同志,保卫了中共中央和中央领导人的安全。

1931年(民国二十年)底,陈赓奉命赴鄂豫皖苏区工作,王根英继续留在上海,负责沪东区工人反帝大同盟分部的工作。

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她组织沪东工人救护队、担架队开赴前线,运送伤员,筹购药品等物资,全力支持十九路军的对日抗战。

陈赓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陈赓于1903年2月27日出生于湖南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

1909-1911年就读于本村私塾,1912年进入谭家祠堂私塾就读。

1915年进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1年。

投身革命反对军阀1916年投笔从军,编进湘军鲁涤平部第6团2营当兵。

1916-1920年,参加讨伐吴佩孚,驱逐张敬尧、赵恒惕,“护法”之役,湘鄂之役等战役。

1921年,从岳阳脱离军队到长沙,一边在粤汉铁路湘局作办事员,一边进入补习学校和业余中学继续学习。

并在长沙参加“青年救国会”等群众团体,积极从事反帝爱国活动。

1922年进入毛泽东同志倡导开办的自修大学,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革命团体有了较密切的接触,参加革命活动。

192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曾经武汉沿长江到上海,并曾在上海大学旁听。

1923年2月,参加湖南“27”惨案的罢工和示威。

1923年6月1日,任“湖南外交后援会”执行委员,参加反日斗争并负伤。

1923年12月在长沙秘密考入广州进陆军讲武学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根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赓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