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荔枝名句(苏轼写荔枝名句蚂蚁)

投稿 239 0

本文目录一览:

苏轼写的荔枝名句是什么

苏轼写荔枝名句(苏轼写荔枝名句蚂蚁)

苏轼写的荔枝名句是:日啖荔枝三百颗。啖:吃。三百颗:极言其多,意指饱食荔枝。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最后两句话表达了诗人虽然被贬到惠州,依旧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蚂蚁庄园》中苏轼写的荔枝名句是什么?

是日啖荔枝三百颗。

宋·苏轼《惠州一绝》

原诗: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创作背景

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此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

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苏轼有关荔枝的诗句

1. 苏轼写关于荔枝的诗句

2. 苏轼关于荔枝诗句

苏轼写关于荔枝的诗句 1.苏轼关于荔枝的诗

《食荔枝》。

全诗: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翻译: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琵琶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

扩展资料: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2.苏轼写过的有关荔枝的诗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天渐渐热了,荔枝也在炙热的骄阳中红了。一时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说法又多起来了。

这两句流传甚广的诗出自诗人苏轼,解诗者都以为东坡先生是在赞美岭南风物,以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不错,苏轼在岭南时,比被贬黄州时的心情是要好很多,没有了“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失意与苦闷,《宋史》也说苏轼在惠州时“居三年,泊然无所蒂介,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

而就在那时,东坡先生写下了大量有关荔枝的诗作。苏轼首次在惠州吃到荔枝是在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于是作《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在《新年五首》中,苏轼则说“荔枝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秀》中则是“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活脱脱一副馋相。在《食荔枝二首》,以及《和陶归园田居》等诗中,苏轼,这位遭贬的诗人,仍然在热情地对荔枝唱赞歌。

在那段时间里,苏轼还喜欢和陶渊明的诗,并把和陶的诗专门编成诗集。而苏轼此时的诗文中,与僧人唱和的作品也多了起来。后人学佛的把苏轼说成佛门中某位尊者转世,大约就是因了苏轼在作品中表现出的这种“心安是归处”的意识吧。于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便做了“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最好注解,成了后人卖荔枝时最好的广告语。

但是,苏轼牵挂国计民生的忧患情思,却从来不曾减弱过,《和陶咏三良》曰:“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而在《荔枝叹》中,他借汉唐旧事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不管民众死活的丑恶嘴脸,忧患意识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前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影射,在东坡这里,则成了悲愤的直白,“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小小的荔枝虽味道极美,但实在无法让东坡先生真正“乐不思蜀”。后人借此为荔枝打的广告,也实在有违诗人的本意。民间说法是“一颗荔枝三把火”,而“日啖荔枝三百颗”,那简直就是九百把火,可能就是这九百把火烧得东坡先生怒发冲冠,而后最终去横渡琼海呢!

3.苏轼赞颂荔枝的古诗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宋·苏轼

南村诸杨北村卢,(谓杨梅、卢橘也。)白花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支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予尝谓荔支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鳐柱、河豚鱼近之耳。)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食荔支二首(并引)》

——宋·苏轼

惠州太守东堂,祠故相陈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支一株,郡人谓将军枝。今风大熟,赏啖之馀,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纵猿取之。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

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

料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

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4.关于荔枝的诗句

1、《惠州一绝 / 食荔枝》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2、《减字木兰花·荔枝》宋代:苏轼

闽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

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

轻红酽白。雅称佳人纤手擘。

骨细肌香。恰是当年十八娘。

【译文】:福建产的珍贵贡品,经海运输的船队来往快速。玉座的金盘空空也,贡到不贡荔枝的历史已有四百年了。荔枝壳轻红、肉浓白,正适合美女的细长的手去剥开它。荔枝核仁小、果肉香,恰巧像当年的名品“十八娘”荔枝。

3、《南乡子·双荔枝》宋代:苏轼

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

【译文】:天同造化说,他恩赐给荔枝的衣裳都是深红色的。每每朝华堂深处一看,可怜你,虽有两颗果核,可肉是连成一片的。从小,我俩就形影不离,在盛美的唱歌劝酒的宴席上,一刻也未分开。极端痛恨将两个核仁一个个地打成两半,怎能恢复那成双成对昔日苦恋模样。

4、《成都曲》唐代: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译文】:新雨初霁,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玩的人最喜欢在哪家投宿呢?

5、《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宋代: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译文】:在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被子规鸟啼破了似的。我乘着华丽的船就要出发,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在别离之时,佳人与我相对而泣,热泪滚滚,打湿了锦衣。此去一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岭南偏远,鸿雁难以飞到,想必书信稀少。

5.关于荔枝的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还有,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

回答者:phyliss

苏轼关于荔枝诗句 1.苏轼关于荔枝的诗

《食荔枝》。

全诗: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翻译: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琵琶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

扩展资料: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2.苏轼赞颂荔枝的古诗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宋·苏轼

南村诸杨北村卢,(谓杨梅、卢橘也。)白花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支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予尝谓荔支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鳐柱、河豚鱼近之耳。)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食荔支二首(并引)》

——宋·苏轼

惠州太守东堂,祠故相陈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支一株,郡人谓将军枝。今风大熟,赏啖之馀,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纵猿取之。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

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

料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

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3.苏轼关于荔枝的诗

额,苏轼是惠州出来的,荔枝的诗应该还蛮多的

苏轼《荔枝叹》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棋海,风枝露业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姇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出新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邪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4.关于荔枝的诗句

1、《惠州一绝 / 食荔枝》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2、《减字木兰花·荔枝》宋代:苏轼

闽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

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

轻红酽白。雅称佳人纤手擘。

骨细肌香。恰是当年十八娘。

【译文】:福建产的珍贵贡品,经海运输的船队来往快速。玉座的金盘空空也,贡到不贡荔枝的历史已有四百年了。荔枝壳轻红、肉浓白,正适合美女的细长的手去剥开它。荔枝核仁小、果肉香,恰巧像当年的名品“十八娘”荔枝。

3、《南乡子·双荔枝》宋代:苏轼

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

【译文】:天同造化说,他恩赐给荔枝的衣裳都是深红色的。每每朝华堂深处一看,可怜你,虽有两颗果核,可肉是连成一片的。从小,我俩就形影不离,在盛美的唱歌劝酒的宴席上,一刻也未分开。极端痛恨将两个核仁一个个地打成两半,怎能恢复那成双成对昔日苦恋模样。

4、《成都曲》唐代: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译文】:新雨初霁,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玩的人最喜欢在哪家投宿呢?

5、《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宋代: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译文】:在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被子规鸟啼破了似的。我乘着华丽的船就要出发,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在别离之时,佳人与我相对而泣,热泪滚滚,打湿了锦衣。此去一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岭南偏远,鸿雁难以飞到,想必书信稀少。

5.有关荔枝的诗句

1、荔 枝

[明]陈辉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署静。几株斜覆石栏杆。

2、看 荔 枝

[北宋]邓肃

荔枝有佳品,乃在府城东。

我来方秀发,红云几万重。

遥知香味色,已具碎花中。

凭栏一念足,不食意自充。

人世如梦耳,当体色即空。

谓是为真实,便可侑千钟。

谓是为非实,真饱亦何从。

虚实两无有,楼高雨溕溕。

过 清 华 宫 绝 句(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惠 州 一 绝

[北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宣 和 殿 荔 枝

赵佶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

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

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徐勃《咏荔枝膜》:

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白玉薄笼妖色映,茜裙轻裼暗香飘。

嫣红狼藉谁收拾,十八闽娘裂紫绡。

新 荔 篇并序

[明]文征明

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赋。

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

盐蒸蜜渍失真性,平生所见唯萎枯。

相传尤物不离土,畏冷那得来三吴。

顾家传来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远人无凭未敢信,持问闽士咸惊呼。

还闻累累生数子,绛绡裹玉分明是。

未论香色果如何,只说形模已珍美。

千载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馋夫齿。

白图蔡谱漫夸张,文饰宁如亲目视。

饱啖只于乡里足,鲜尝渐去京师迩。

不须更作岭南人,只恐又无天下痏。

朝来自讶还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虽云远附商船达,不谓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无近远,故应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占地气迁,造化竟为人事夺。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香亦萌孽。

由来沃衍说吾乡,异品珍尝曾不乏。

不缘此物便增重,无乃人心贵希阔。

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

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枝三。

荔 枝 图 序

[唐]白居易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帏盖,叶如桂,冬青;花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热。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者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苏轼写荔枝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下半句是 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原文是什么

1、苏轼写荔枝的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下半句是“不辞长作岭南人”。

2、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五十七岁的苏轼被贬至了广东惠州,这首关于荔枝的名句就是苏轼的《惠州一绝》。原诗是: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3、意思是:每天吃上荔枝三百颗,情愿长期做岭南人,原本说岭南的荔枝甘美,传达出人们喜爱之情。

苏轼写的关于荔枝的诗句

1.苏轼关于荔枝的诗

《食荔枝》。

全诗: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翻译: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琵琶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

扩展资料: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2.苏轼写过的有关荔枝的诗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天渐渐热了,荔枝也在炙热的骄阳中红了。一时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说法又多起来了。

这两句流传甚广的诗出自诗人苏轼,解诗者都以为东坡先生是在赞美岭南风物,以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不错,苏轼在岭南时,比被贬黄州时的心情是要好很多,没有了“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失意与苦闷,《宋史》也说苏轼在惠州时“居三年,泊然无所蒂介,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

而就在那时,东坡先生写下了大量有关荔枝的诗作。苏轼首次在惠州吃到荔枝是在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于是作《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在《新年五首》中,苏轼则说“荔枝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秀》中则是“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活脱脱一副馋相。在《食荔枝二首》,以及《和陶归园田居》等诗中,苏轼,这位遭贬的诗人,仍然在热情地对荔枝唱赞歌。

在那段时间里,苏轼还喜欢和陶渊明的诗,并把和陶的诗专门编成诗集。而苏轼此时的诗文中,与僧人唱和的作品也多了起来。后人学佛的把苏轼说成佛门中某位尊者转世,大约就是因了苏轼在作品中表现出的这种“心安是归处”的意识吧。于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便做了“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最好注解,成了后人卖荔枝时最好的广告语。

但是,苏轼牵挂国计民生的忧患情思,却从来不曾减弱过,《和陶咏三良》曰:“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而在《荔枝叹》中,他借汉唐旧事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不管民众死活的丑恶嘴脸,忧患意识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前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影射,在东坡这里,则成了悲愤的直白,“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小小的荔枝虽味道极美,但实在无法让东坡先生真正“乐不思蜀”。后人借此为荔枝打的广告,也实在有违诗人的本意。民间说法是“一颗荔枝三把火”,而“日啖荔枝三百颗”,那简直就是九百把火,可能就是这九百把火烧得东坡先生怒发冲冠,而后最终去横渡琼海呢!

3.苏轼赞颂荔枝的古诗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宋·苏轼

南村诸杨北村卢,(谓杨梅、卢橘也。)白花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支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予尝谓荔支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鳐柱、河豚鱼近之耳。)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食荔支二首(并引)》

——宋·苏轼

惠州太守东堂,祠故相陈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支一株,郡人谓将军枝。今风大熟,赏啖之馀,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纵猿取之。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

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

料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

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4.关于荔枝的诗句

1、《惠州一绝 / 食荔枝》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2、《减字木兰花·荔枝》宋代:苏轼

闽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

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

轻红酽白。雅称佳人纤手擘。

骨细肌香。恰是当年十八娘。

【译文】:福建产的珍贵贡品,经海运输的船队来往快速。玉座的金盘空空也,贡到不贡荔枝的历史已有四百年了。荔枝壳轻红、肉浓白,正适合美女的细长的手去剥开它。荔枝核仁小、果肉香,恰巧像当年的名品“十八娘”荔枝。

3、《南乡子·双荔枝》宋代:苏轼

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

【译文】:天同造化说,他恩赐给荔枝的衣裳都是深红色的。每每朝华堂深处一看,可怜你,虽有两颗果核,可肉是连成一片的。从小,我俩就形影不离,在盛美的唱歌劝酒的宴席上,一刻也未分开。极端痛恨将两个核仁一个个地打成两半,怎能恢复那成双成对昔日苦恋模样。

4、《成都曲》唐代: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译文】:新雨初霁,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玩的人最喜欢在哪家投宿呢?

5、《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宋代: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译文】:在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被子规鸟啼破了似的。我乘着华丽的船就要出发,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在别离之时,佳人与我相对而泣,热泪滚滚,打湿了锦衣。此去一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岭南偏远,鸿雁难以飞到,想必书信稀少。

5.有关荔枝的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还有,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

6.古诗词中关于描写荔枝的诗句集锦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苏轼《食荔枝》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 —— 欧阳修《浪淘沙》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 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 张籍《成都曲》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 白居易《种荔枝》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 白居易《荔枝楼对酒》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 丘浚《咏荔枝》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 丘浚《咏荔枝》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 —— 何景明《鲥鱼》

揉蓝雾雾蔷薇浅,半露冰肌玉不如。 —— 丘崈《鹧鸪天(咏绿荔枝)》

《咏荔枝》明.丘浚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这首《咏荔枝》似寻常却奇兀,正确理解“可怜”一句,是准确把握全诗寄托所在的关键。

一般人都把“可怜”理解为“哀怜”,那不但是对诗人匠心的隔阂,更是对诗人襟抱的无知,丘浚从小就胸怀“遥从海外数中原”(《五指山》)、“应须一口吸江湘”(《海》)的雄心大志,对生在海南长在海南充满着自豪和自信,没有丝毫的自卑,绝不会作怨天怨地的可怜相。他志大才大,深受时人器重推荐,使他少年得志,一路春风得意,从一介书生做到中央高级长官。绝不会有怀才不遇的天涯沦落人的失落感。

所以,“可怜”在这里只能是爱怜之意。“可怜”作“可爱”解古已有之。如古乐府《孔雀东南飞》:“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唐·杜牧《睦州四韵》:“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宋王安石《北堂》:“可怜新月为谁好,无数晚山相对愁。”据此,末两句是说,海南荔枝之所以天生就具有一种无以伦比的甜美味道,是因为它长在得天独厚的海之角天之涯,才能生就如此无以伦比的天然美质,才能这样加倍招人喜爱和受人青睐。只有在天涯海角这片得天独厚的热土上,才能生长出海南荔枝这种无比珍贵的天然美物。诗人对海南荔枝这种无以复加的嘉许推崇,其中正寄托着诗人对海南故土的无以复加的厚爱与眷恋。而这种寄托又妙合无垠,自然巧妙,更显得意蕴深厚意味深长,既深得风人之旨又深得咏物三昧。

苏东坡写荔枝的诗句有哪些?

苏东坡荔枝的诗句示例:

1、朱弹星丸灿日光,绿琼枝散小香囊。龙绡壳绽红纹粟,鱼目珠涵白膜浆。

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