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蝌蚪的简单介绍

投稿 117 0

本文目录一览:

牛蛙蝌蚪养殖怎样用药?

牛蛙蝌蚪的简单介绍

NO.1蝌蚪红肚病

1、发病症状:投喂粉料阶段易发生,蝌蚪肚子明显发红。

2、预防治疗:

(1)定期内服茵陈利胆康+黄芪多维保健。

(2)死亡量大,内服肠新安,连用2-3天。

(3)幼苗期定期泼洒优维C,增强抗应激力。

NO.2蝌蚪缩尾病

1、发病症状:尾巴缩小,腹部呈倒三角,活力弱,有断尾现象。

2、预防治疗:

(1)前期适当用氨基酸肥水宝肥水。

(2)定期驱虫,内服虫不达。

(3)定期消毒,杀虫后用优碘百毒净消毒。

NO.3败血病

1、发病症状:腹水、腹部斑点出血、眼球突出,解剖可见大量腹水、肠道充血、发病蝌蚪死前在水面打转,数分钟后死亡下沉。

2、预防治疗:

(1)平时保持优良,定期用净水美调水。

(2)内服福渔康+肠新安+黄芪多维。

(3)严重时,泼洒巨安康(1立方水5克)+恩味(1立方水5克),每天1次,连用3天,同时内服福渔康+优维C。

NO.4气泡病

1、发病症状:肠内或气管内充满气体,失去平衡,翻肚子侧游。

2、预防治疗:

(1)两3天使用1次活水黑金。

(2)内服优维C+盐(2克/公斤料),连喂3-5天。

NO.5青蛙红腿病

1、发病症状:精神不佳、四肢瘫软、跳跃力弱。肚鼓气,解剖肾脏肿大。

2、预防治疗:

(1)预防:定期内服茵陈利胆康+益肠宝。

(2)治疗:内服福渔康+肠新安+黄芪多维,外用水毒灭或者优碘百毒净消毒。

NO.6肠胃炎

1、发病症状:初期栖息不定、四处窜动,后期四肢无力,伏在水面。解剖可见肠胃壁、肾脏充血,大肠内粪便堆积,肛门周围红肿,常与红腿病并发。

2、预防治疗:

(1)定期内服茵陈利胆康、黄芪多维、优维C等。

(2)内服先乐+恩味+扶正解毒康,连用3天。

NO.7套肠

1、发病症状:是肠胃病的一种,死亡率极高。

2、预防治疗:

(1)预防:定期内服扶正解毒康。

(2)治疗:内服仙锋-70+福渔康,连续3天。

NO.8腐皮烂身

1、发病症状:头、身、四肢有破皮现象,四肢充水肿胀。

2、预防治疗:

(1)定期用优碘百毒净或水毒灭消毒。

(2)内服福渔康+多西康,泼洒黄芪多维。

NO.9脑膜炎(白内障歪头)

1、发病症状:发病青蛙多独处在角落,或在水中打转无法呈直线跳跃。病蛙头部明显弯曲,部分病蛙伴有白内障(眼睛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发生混浊),严重的眼球突出。解剖观察,肠道充气肿胀,局部发红,肝脏病变,成白肝,黑肝,花肝。

2、预防治疗:

(1)减少温差,如遮荫、减少换水。

(2)预防:定期内服肝动力/黄芪多维和扶正解毒康。

(3)治疗:内服福渔康+多西康+茵陈利胆康/肝动力;外用优碘百毒净或水毒灭消毒。

牛蛙蝌蚪怎么养长得快 牛蛙蝌蚪的饲养方法

1、蝌蚪池的构造:用于饲养蝌蚪的池子可用水泥池,也可用土池。以水泥出池效果较好。池子面积不可以过大。水泥池以4---10㎡为宜。土池稍大,10--20㎡,水深40—80公分。池底设排水孔,池壁上设进水口。池壁有一定坡度。池中种植水葫芦或水花生。密度不易过大。为了合理放养蝌蚪,蝌蚪池可做小些,多做几个以便根据产卵分期分批饲养。如无条件,产卵池可代替孵化池。池周围必须用竹片、铁丝网、砖做成屏障,防逃防敌。

2、牛蛙养殖技术,(30日龄内的蝌蚪)的饲养管理:饵料投喂:刚孵出的蝌蚪4—5天不吃东西,靠卵黄囊供给养料,从第六天起卵黄囊消失,开始吃浮游植物,绿藻、矽藻等。因此,在孵化前要把水质培肥使浮游生物繁殖,如水质不肥,可用煮熟的蛋黄喂。按-万尾蝌蚪供给一个蛋黄进行投喂,早晚一次。半个月可喂豆浆、按体重的10—15%投喂,上午9:00----下午16:00。水质管理:蝌蚪池要求水质良好,要及时捞出蝌蚪粪便和剩余饵料,保持水质清新,注意适当换水,防止水质恶化。初期水深控制在20—25公分左右,随着蝌蚪的生长逐渐将水加深30-40公分左右。

3、(30日龄到完全变态期蝌蚪的饲养管理),饵料投喂:该阶段除了人工投喂商品饲料外,还必须在培育浮游生物作天然饵料。主要饲料是:豆浆、麦麸、米糠、蚕蛹粉、鱼粉、稀饭、田螺肉、鱼肉、动物内脏等。投法是100只蝌蚪投饵40—80g,动物饵料占47%,植物占43%。每天投1—2次,上午下午或下午一次。将饵料分投放在食台上。水质管理:蝌蚪池水保持在40—80公分,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及时加注新鲜水,调节水质。日常管理:注意排灌水,防止暴雨或干旱造成水位失常,水温应控制在35℃以下,过高时更换新鲜水或搭棚降温。可偶长出四肢后,应向水里投些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和木板,供幼雏栖息。稍后,及时移到幼蛙池中饲养。饲养得当,大约70天左右的时间蝌蚪就长成幼蛙。饲养期间,应经常巡塘,分析其摄食及健康情况,发现蝌蚪生病,要及时隔离治疗。

牛蛙会生小蝌蚪吗?

牛蛙不会生小蝌蚪牛蛙又是哪里来的呀?物种遗传,牛蛙会生小蝌蚪。

牛蛙蝌蚪的成长过程,不仅是体重的增加过程,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部器官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最后达到能够适应知水陆两栖的生活习性。

刚孵化出来的蝌蚪,全长5~6.3毫米。鼻位于头之前端,头部腹面有一对马蹄形的吸盘,口位于盘的上方,头部的两侧各有3对羽状外鳃,体腹部有长形卵黄。此时的蝌蚪游泳能力弱,要靠吸盘吸着附着物休息。其营养来源于卵黄。孵道出后3~4天,卵黄逐渐消失,右外鳃退化,右边鳃孔被皮质鳃盖封闭。1天之后左鳃退化,但在左侧留出一小喷水孔,此孔一直延续到前肢伸出后才版闭塞。肠道及肛门形成,可以摄食一些微食的是浮游植物,如黄藻门、蓝藻门、裸藻门的一些藻类,大量摄食的是绿藻门及硅藻门的浮游植物。当全长达1.5厘米时,可摄食轮虫,达4.0厘米时,可摄食枝角类和桡足类。饲养25~27天后,蝌蚪全长4厘米左右,此时尾鳍基部两侧开始出现白色突起,以后逐渐伸长,出现关节,末端形成趾,发育成完整的后肢。

牛蛙如何养殖

养殖牛蛙要注意牛蛙是水陆两栖的动物,注意饲养的环境、温度,了解牛蛙的生活习性等。

水陆两栖:

牛蛙水陆两栖,喜居于江河、池塘、沼泽及岸边草丛。白天常将身体漂浮于水面,或躲在潮湿阴凉的水边草丛中、洞穴内,一遇惊扰即潜入水中。夜间四处活动,寻找食物。夏天高温季节,常栖息于阴凉的洞穴、浓密草丛、农作物地里;严冬钻入10 一 40cm 深的不冻土层或 1m 左右深的洞穴、 6ocm 左右水深的淤泥中,待翌年开春后破土而出。

结伴群居:牛蛙喜欢结伴群居,往往几只或几千只共栖一处。对环境条件一经适应便定居下来,一般不轻易迁移。当栖息环境恶化,如水域干涸、食物断绝、炎热难耐,无法继续生存下去时,牛蛙即会集群迁移到别的适宜环境中。每到繁殖季节,牛蛙常集体迁移到池塘、河沟、沼泽地等环境优良的场所,互相嬉戏,抱对繁衍子代。

3a.jpg

养殖温度:

牛蛙是定温动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5 一 32 ℃ ,繁殖最适温度为20 一 30℃ ,低于20℃、高于 30 ℃ 一般不产卵。当温度降至15 ℃ 时,食量很小;温度降到14℃以下,基本停食;再下降到 10 ℃ 以下,则停食冬眠。 牛蛙致死高温阈值为 39 一 40 ℃ 。 34 一 36 ℃ 时急剧跳跃挣扎、窜游; 37 一 39 ℃ 身体失去平衡,很快死亡,而且受热致。

牛蛙的生活习性:

牛蛙生活于湖泊、沟港、池塘等水域环境及附近的陆地,平时喜栖息于沟、塘边。若水面长有浮水植物,则伏于水草,仅以头部露出水面,一遇惊扰便潜入水中。牛蛙有群居的特性,往往是几只或几十只共栖一处,待适应环境后,便不随便搬迁。到了5月上旬,牛蛙叫声尤甚,一蛙先鸣,其他蛙跟随齐鸣,夜间比白天叫得更厉害,其后便抱对产卵。产卵期至7月中旬止,历经70天左右。

卵呈片状,借水草固着浮于水面。受精卵孵化为蝌蚪,生活于水中,以后变态为蛙。过水陆两栖生活。冬季水温下降到10℃左右时,牛蛙开始躲藏于洞穴或淤泥中,停止活动与摄食。但当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又出来活动觅食,即使冬天也是如此,故牛蛙在洞庭湖地带无明显休眠期。

牛蛙蝌蚪主要以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由肠含物分析有4种成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无定形有机颗粒及腐败的有机物质和泥沙。4种成分中主要是浮游植物,另外3种成分是较次要的。而且蝌蚪的食性与其生活习性和消化道的长度有着明显的一致性。牛蛙蝌蚪属静水水域类型,游泳能力不强,所以只好吞噬随波逐流的浮游藻类。蝌蚪也喜欢聚集在烂草堆里,用角质唇齿刮取腐败的有机物质及底栖硅藻。

蝌蚪肠道细长曲折,以最简单方式盘旋于腹腔之中。孵化后刚开始摄食的蝌蚪,其消化道长度约为全长的1.48倍,为体长的4倍。随着蝌蚪的成长,消化道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与全长、体长的比例也跟着增加。蝌蚪体长增长到60.1~66.0毫米时,消化道长度平均为全长的7.53倍,为体长的19.15倍。

变态前夕,消化道最长达全长的10.76倍,达体长的26.32倍。蝌蚪消化道长度和全长之间比例的变化,是因为植物性饲料一般较动物饲料难消化,要较长时间和较多的接触面积才能达到消化植物纤维的目的。

蝌蚪变态为幼蛙后,食性发生根本转变,以活的动物性饲料为食。消化道的长度则很快缩短,这时仅占体长的2/3左右。而且强大的尾部被吸收(萎缩),因而体重显著减轻。幼蛙和成蛙靠摄食小鱼、小虾、螺、蚯蚓、蚱蜢、蝼蛄、蝇蛆等生活。牛蛙捕食时,大多选择在安全、僻静和饵料丰富的浅水处,或离水不远的陆地,蹲伏不动,耐心等待。

如无外来干扰,不常变换位置;发现活动物时则以猛扑的方式跳跃捕捉。当被捕获物离蛙较远时,则轻轻的爬向目标,伺机捕捉。由于其动作敏捷,一般很少落空。在陆上捕获食物后,往往立即跳入水中,用前肢帮着吞下食物,然后回转至岸边。有时连同捕获物上的附着物,如草叶、浮萍等也一同摄入。在饵料缺乏的情况下,牛蛙有大牛蛙吃小牛蛙或残食其他小型动物的现象。

牛蛙的食性:

牛蛙的食物构成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尤其喜食活饵。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也不尽相同。蝌蚪可喂以蛋黄、血粉、角粉等,也可用豆浆、麸皮、面粉等。幼蛙及成蛙的食物范围包括: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如甲壳类虾;软体动物,如螺、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幼体及哺乳类的内脏等。牛蛙生性贪婪,生长季节食量较大。用饵料盘喂食时,成群争抢上盘,体弱、个小的往往被挤出盘外。

牛蛙的最大胃容可达空胃容的l0倍。6~8月是摄食旺季,每月每只平均摄食l60g人工饲料。平均每天食5克为宜。牛蛙生性凶残,经常发生大蛙吃小蛙的现象。囚此,人工养殖牛蛙要大小分养,尽量避免其同类相残。牛蛙能吃也耐饥。在食物极度缺乏时,牛蛙的新陈代谢水平会自然降低。在低温冬眠期,牛蛙可以承受4个月至1年的饥饿,体重大幅度减轻。

牛蛙生性贪婪,生长季节食量较大。用饵料盘喂食时,成群争抢上盘,体弱、个小的往往被挤出盘外。牛蛙的最大胃容可达空胃容的 l0倍。6~8月是摄食旺季,每月每只平均摄食 l60g 人工饲料。平均每天食5克为宜。

牛蛙生性凶残,经常发生大蛙吃小蛙的现象。囚此,人工养殖牛蛙要大小分养,尽量避免其同类相残。牛蛙能吃也耐饥。在食物极度缺乏时,牛蛙的新陈代谢水平会自然降低。在低温冬眠期,牛蛙可以承受4个月至1年的饥饿,体重大幅度减轻。

饲养牛蛙要分大小来饲养。

牛蛙蝌蚪正确养殖方法,附养殖注意事项

;     

      1、培育池条件:池水适宜深度为0.6-1米,适宜面积为8-10平方米,池壁的斜度要略微大些,池内要投放水葫芦、水草或树根,以便为蝌蚪提供附着物。2、放养密度:刚孵化的蝌蚪每平方米可放养2000-3000只,10天后每平方米可放养500-1000只,30天后至变态前,每平方米可放养100-300只。

一、牛蛙蝌蚪正确养殖方法

      1、培育池条件

      (1)培育池一般可以选择小型的水泥池,池水的深度以0.6-1米为宜,面积以8-10平方米为宜。

      (2)池壁的斜度要略微大些,以便让蝌蚪在池壁休息,变态后的幼蛙也便于登陆。

      (3)刚孵化出来的蝌蚪其体长一般只有5-6.3毫米左右,而且游泳能力较差,此时它们主要依靠吸盘吸附在附着物上面休息,因此要向培育池内投放水葫芦、水草等植物,或者是投放树根,要求覆盖率达到1/3。

      (4)培育池的四周要用竹箔围好,防止蝌蚪受到敌害。池中水面往下10厘米处设置饵料台。

      2、放养密度

      (1)刚孵化出来的蝌蚪可以适当密养,以便管理,通常每平方米可放养2000-3000只蝌蚪。

      (2)10天后,随着个体的长大和摄食能力的增强,应逐步降低密度,此时每平方米通常可放养500-1000只蝌蚪。

      (3)30天后至变态前,每平方米可放养100-300只蝌蚪。

      (4)放养时,用3%食盐水对蝌蚪浸洗5分钟,以进行消毒杀菌。

      3、投饵数量

      (1)蝌蚪孵化后的前6天主要靠体内的卵黄囊提供营养,6天后随着卵黄囊的消失蝌蚪开始摄食浮游生物及人工饵料,因此在培育蝌蚪前要先施肥,以增加池水中的浮游生物的数量,为其提供充足的开口饵料,从而提高蝌蚪的成活率。

      (2)人工饵料可以选择使用动物内脏、田螺、鱼肉、水蚤、米糠、豆饼,投喂量根据蝌蚪的日龄来决定。7-30日龄的蝌蚪,每1000只投喂40-70克饵料/天,其中动物性饵料占70%;30天后至变态前,每1000只投喂60-80克饵料/天,其中动物性饵料占57%。

      (3)若投喂粉状饲料,则要先将其煮熟并搓成团才能使用,鱼肉、鱼肠要切碎才能投喂,田螺要压碎后才能投喂。每天的投饵时间为下午4-5点。

二、牛蛙蝌蚪的养殖注意事项

      1、培育过程中,每隔3-5天换1次水,每次的换水量为10-15厘米,而且换水时要保证水的温差不能超过3°C,同时每天也要定时清洗食台。

      2、一般情况下,蝌蚪经过80-110天的培育后就会变为幼蛙,但在变态前这一阶段的死亡率较高,所以需加强管理,停止喂食,保持养殖环境的安静,以增加变态期的蝌蚪的成活率。

      3、牛蛙蝌蚪会被肉食性鱼类、蜻蜒幼虫、水蛇、虎斑蛙蝌蚪、龙虱幼虫等生物所吞食,一旦发现这些生物后要及时清除。

牛蛙蝌蚪期饲养应采取哪些管理措施

牛蛙蝌蚪会出现断尾,腹部发红是锚头鳋病。病原体为锚头鳋。主要寄生在蝌蚪胴体与尾交界处的略凹陷部分,虫体头部深深钻人蝌蚪组织中,留在寄主体外部分占身体全长2/5-2/3。寄生部位的肌肉组织常发炎红肿,并溢血而出现红斑,严重时发生溃烂,组织坏死。虫体吸取蝌蚪的血液和体液,1尾5-6厘米的蝌蚪身上寄生3-4个鲤锚头鳋,会很快引起蝌蚪死亡;寄生1-2个时虽不立即死亡,但会使蝌蚪生长停滞。防治方法:蝌蚪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可以杀灭水中锚头鳋幼虫。治疗用浓度10-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2-2.5小时,每天一次,连续2-3次,虫体在2个星期后陆续死亡,蝌蚪在浸洗时会出现浮头现象,应用清水洗掉鳃上的粘液和沉积的微量二氧化锰,以保证鳃的呼吸正常。也可用浓度为0.5毫克/升的90%敌百虫液全池泼洒,有较好疗效。蝌蚪管理 1 .经常换注新水 换水的目的是为了调节蝌蚪池水质,增加水中溶氧量,增强新陈代谢水平,促进生长。换注蝌蚪池水要选择晴朗天气,一般于太阳初升后的 7 一 8 时进行。此时换水水温相差小,换水后蝌蚪受日照的时间长,易适应新的水体。换水量一般为蝌蚪池原水量的一半左右。春、夏、秋三季换水,注入新水水温宜比原池水温略低0.5 一 1.0℃ 。若温差超过 3 ℃ ,则应适当调温,使温差少于 3 ℃ 后再换水或降慢换水速度。换水的次数因季节而异,春秋每周进行一次,夏季一周两次,冬季 2 一 3 周换水一次,也可不换水。 2 .保持池水清洁 及时捞除蝌蚪池水面的悬浮杂物和死亡的蝌蚪等;清除食台上的残余饲料,食台最好天天洗刷清洁,并在 1g / m3水浓度的漂白粉药液中或石灰水中浸泡消毒 5 一 10min 再放回原处;经常消毒水体,最好每隔7 一 10 天用 0 . 5 一 1 . 0g / m3 水浓度的漂白粉溶液或 10 一 20g / m3 水浓度的石灰水全池泼洒消毒一次,确保蝌蚪池池水清洁。 3 .及时解救浮头 蝌蚪浮头大多有先兆,如无病的蝌蚪突然减少吃食量;蝌蚪池水突然变黑变混浊,水面、池边气泡和泡沫频生;蝌蚪不再在池水中上下垂直活动或仰口在水面吞食浮性饲料,而是在水面漂浮露头不吃食,焦躁不安不下沉等。蝌蚪浮头轻重程度一般凭肉眼观察可判断。轻浮头无须惊慌,也无须采取解救措施。若天气闷热,下雨,无风或风向山南转北,往往温度高、气压低、有机物耗氧增加,水质容易恶化,水中溶氧逐渐减少,极易发生牛蛙蝌蚪浮头现象。有时在前半夜甚至在傍晚时分或雷阵雨后就出现浮头,此浮头则属重浮头,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解救,立即加注新水,水流最好水平冲撒在木板或芦苇席上再流入蝌蚪池。暂时无法注入新水的蝌蚪池,每公顷可用225 一 625kg 黄泥或 7 . 5 一 15kg 明矾溶液泼洒全池,将池内大量的有机物吸附沉淀于池底,减少有机物的耗氧来维持池中蝌蚪对氧气的要求。 4. 及时促进登陆 牛蛙蝌蚪在前肢长出以后,鳃的呼吸功能逐步退化,肺的结构和功能逐渐完善。此时牛蛙蝌蚪就无法长期生活在水中,而要经常露出水面,登上陆地呼吸空气以维持其生命代谢所需的氧气。在牛蛙蝌蚪这个生理大变态期间,管理上稍一疏忽,就会造成大批死亡。这是牛蛙蝌蚪饲养管理中的危险期,亦称死亡高峰期。为此,在这个阶段,要积极创造条件,及时给予登陆条件让其登陆,一是降低蝌蚪池水位,将蝌蚪池的水深由 70 一 80cm 降至20~30cm,暴露一部分池边滩地和池中土墩供其登陆:二是往蝌蚪池中放一些木板、塑料泡沫板等水上漂浮物,使变态的蝌蚪离水登上木板或泡沫板呼吸空气,以便蝌蚪安全地变态为幼蛙。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