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中国民族乐器有一些先天不足,主要是低音区乐器的欠缺。
所以一些民族音乐家为了提高自己作品的表现力,不得不采用少部分低音区乐器如大提琴,甚至低音提琴来加强其音乐感染力。
比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一段前奏。就得借用圆号来表现其深远与不可预知性,为杨子荣战胜艰险进行暗示。而且音乐这样外理后,更既欣赏性。如果这一段单靠京胡,甚至采用唢呐就无法达成这大气磅礴的效果!
现在很多古装传统戏文场的伴奏都加入了大提琴,而且是有一种少不了的感觉。一次在看戏时,觉得伴奏效果不佳。自言自语的说了句“为什么不加入大提琴“!结果刚好被戏院乐队工作人员听到。第二天的演出就搬来了大提琴进行音效加强。一场"别洞观景"的音乐语言,尽然出人意料的把这妖仙观看意境表达的淋离尽至。
有时用大阮来代替大提琴都无法达到意想的结果。所以毛主席就特强调"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只要效果好,能表达配器,指挥的意图,给欣赏者完美的艺术享受就行。不用太在意它们的组合是否合适!
我前天18号晚上欣赏的新春音乐会的
民乐队中,就配了两个大提琴位!只是在太靠右了,没拍下来。在我发的视频中有挪移画面特写!
与两重文化的音乐观有关:西洋音乐与乐器是 基于和声而被创造的。而东方音乐讲究的是旋律与韵味:所以在乐器的演进与审美的演化过程中:过于独特的音色(有噪音成分的)的旋律乐器被淘汰。而东方音乐讲究气氛与意境,更加注重单一音色的表现力(夸张的奏法,表情等技巧)。从而乐器的音色向独特 离群发展。音色中饱含了更为复杂的泛音,也饱含了更刺激的噪音成分。
为了与世界接轨,追求与时俱进的听觉效果,组建民乐队时,我们在许多方面向西洋乐队学习,可以用“同中有变,各具优势”来概括。西洋乐器中有抒情的小提琴,中国乐器中有委婉的二胡;西洋乐器中有浪漫的竖琴,中国乐器中有流畅的箜篌。西洋乐器的优势是有各种吹管乐器,而中国乐器的优势是有各种弹拨乐器。在高中低音色的融合方面,西洋乐器确实强于中国乐器,如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组成了高中低不同的弦乐音色,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组成了高中低不同的铜管音色,长笛、黑管、双簧、巴松组成了高中低不同的木管音色。聆听西洋乐器的演奏,不管对比旋律,还是演奏和声,都会带来或美妙或振奋的音色。而民族乐器就没有这样清晰的音色体现了。由于国人长期崇尚在线性美的追求里,没有演奏和声低音的需求,所以传统乐器中缺少低音乐器。为了弥补乐队中的低音支持,产生出丰满而和谐的音色,演奏一些交响性的大型乐曲,我们就将很多乐器在大小形制上进行了改良,以满足同组乐器产生不同音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