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杀慕尼黑》我看的是中文版
首先,我要说这电影名字起得好。对不起,我是偶然的机会看到这部电影的,并没有公映前期的关注,所以我刚开始看片名时以为是一部谍战电影,就像007那样的。
其次,它是运动比赛题材的电影,但并没有树立某个力挽狂澜的英雄形象,而是着重描写了每个球员都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困扰。
第三,影片没有以拉低对手水准,或是黑化对手行为的方式,来衬托主角正面光环。在影片中反倒是俄教练多次说到”美国篮球精神“,让队员直面并尊重对手。
最后,就是电影最亮点,纠结的结尾,神奇的3秒钟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为了这个看起来很作,又挑不出毛病的结尾,我还特意去网上搜了搜,原来那是真实的不能再真实的体育历史。
所以说,人类自己可以不断的创造出神话。
电影根据体育历史中著名的传奇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篮球决赛中,前苏联篮球队打败了保持36年全胜记录的美国队的传奇故事。
而这部电影能够在国内走红,其实并无所谓大语种还是小语种,体育电影又或者是动作电影喜剧电影,最直接的原因还是与我们能够引起情感共振。
首先欣赏这部电影要了解两个事实。
第一,本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不是凭空杜撰,影片几乎完整地呈现了当时的历史事件。
第二,本片中的高潮部分并不是电影创作者为制造强烈的戏剧冲突而特意加以改编并夸张某些事实,相反,真实历史事件的发生远比电影中的情节更具传奇性,最明显的莫过于“奥运会历史上最漫长的三秒钟”。
由于潜在的心理因素,人们往往会对强弱之争的弱势一方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认同感,我们更愿意站在弱势的一方去对抗强者并最终取得胜利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因此,我们更愿意看到处于弱势的苏联队战胜一直以来强大的美国队,即便历史事件已经发生多年,但并不妨碍我们通过银幕再次获得情感认同。
而另一方面,在当今,在现在,篮球依然是美国人的天下,美国队依然不可一世。多年来,偶有一两支或三四支球队能够从美国队手里偷走极少数的冠军头衔。
我国的篮球优越感自姚明开始又自姚明结束,但是我国篮球队却从来没有振奋人心过。
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使得我国人民再观看《绝杀慕尼黑》时而产生了足够的情感共振,这才是影片在我国走红的原因。